梁宇背着卡其色的旅行包,隔着大老远就露出一个爽朗的笑容。“久等了!”
第一次见梁宇是在某个路边的茶餐厅,那天,他以创世伙伴合伙人的身份受邀参加海淀某座谈会,趁着正午的空闲,我们约在外面边喝边聊。
风险合作,一个全新开始
2017年4月,原KPCB中国主管合伙人周炜宣布,带领一起工作多年的TMT合伙人和团队,成立创世伙伴资源(ChinaCreationVentures),以“伴左右,创世界”为理念,专注于中国TMT领域早期以及成长期合作。
这其中,就有已经和周炜共事4年多的梁宇。2011年以来,梁宇主导合作了生活半径、明星衣橱和冰鉴科技等公司,又参与合作管理了一下科技、喜马拉雅、悠络客等项目。
“这是全新的开始。”梁宇反复念叨,虽然嘴角仍旧保持着夸张的弧度,不过看得出来,他很认真。
在进入风险合作行业之前,梁宇在腾讯、搜狗、微软等公司有着11年的技术和产品工作经历,让他至今身上还带着浓厚的产品技术人的气质。
他参与合作管理的一下科技创始人韩坤,还一度开玩笑说要挖他过去负责产品。也正是这种低调沉稳的特质,让他成为被投公司口中的“大白。”
“近年来,泛娱乐领域的合作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娱乐领域内的内容公司纷纷拿到合作。但是,最近国家广电总局对娱乐圈的管制又让内容创业者们不寒而栗。大批娱乐号被封或被禁,A、B站等网站被禁止播放海外内容,限制综艺节目播放时间……各种政策的出台对内容创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A站影视区没有了,B站视频下架了,现在是C站(CCTV)的天下了!”时下,随着监管的到位,内容创业颇有种万马齐喑的感觉,不过梁宇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这种局面首先与国家的宏观环境有关。我们现在越来越希望打造文化自信,用本土的文化来装本土的故事才能使文化有更强的生命力,真正为我所用。我们要考虑的是:传播的主题是不是真正能够建立文化自信?对传播者而言是不是真正能够产生收益?而不只是站在一边指责,指责是容易的,但建立一个文化自信是难的;商业是商业,但是不能为了商业而商业,涉及到文化领域,更是如此。”
“泛娱乐只是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我们可以用视频、漫画、段子等形式来谈科技、谈金融,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去传达各种专业领域的知识,这是泛娱乐需要做的,而不是为了娱乐而娱乐。国家的政策可以倒逼一部分内容生产者生产出更加优质的内容,从而实现良币驱除劣币的效果。”
“合作人一定要维持足够的好奇心,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
独立思考、知行合一的合作逻辑
在复杂、浮躁的创业圈,并不是人人都拥有能够甄别优质项目火眼金睛,对于刚入行的合作经理而言,他们需要成长的空间更多。
很多合作人在判断创业项目的时候,会关注各大创投媒体的报道,从媒体的声音中了解目前哪些创业项目火热,在投合作消息中寻找合作热点。然而,很多时候媒体的报道会有偏颇的一面,投合作报道跟风居多,被媒体吹捧起来的项目不在少数。这时候,更加需要合作人进行理智判断。
看媒体的报道,表面上节省时间,实际上纵容了自己不思考的坏习惯。不光是做合作,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做合作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人云亦云是做不好的。不管入行多久,合作人一定要维持足够的好奇心,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只有你觉得这个事儿好玩儿,才会做好。”你有一个问题,如果去问不同的人,肯定会得到不同的答案,因为大家都处于盲人摸象的阶段。当你获得这些观点之后,更重要的是独立思考,去得出自己的结论。”
同时,从业者自身也有不同的角度,CEO、CXO级别的人是一种角度,中层以及做产品的人也有不同的角度,把所有人的碎片信息拼接在一起,才会得到更为全面的信息,并据此建立自己的思维逻辑、合作逻辑,并逐渐逼近商业的本质。
梁宇认为,要想建立自己的思维逻辑,不妨让自己变“笨”一点。做合作这一行,不缺聪明人,缺的是踏踏实实做事的人。
在合作中找到公司的“统治力量”
在合作的过程中,合作人必然会遇到处于红海中的项目,以及处于蓝海中的项目。如何辨别优质项目?不跟风、不盲目变得愈发重要。
梁宇认为,每家公司都是千变万化的,但是存在一种能够让公司持续生长的共同的统治力量,这个统治力量表现在三个方面:
1、趋势。公司所在领域是否在持续性增长?即便投不进去,也得研究这个领域。
2、团队。什么是一家公司存活下来的核心?毫无疑问是团队,公司的团队有没有执行力?有没准确把握趋势的能力?创始团队彼此要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边界和缺陷,也要能力互补。
3、统治的商业规律。比如统治电商的是什么?一边是流量,一边是消化流量的能力。你能以多便宜的价格获得流量?你的流量能够转化成多高的复购率?
另外,在创投圈,大家都在提“风口”,面对风口中的红海项目,合作人往往是狂热的,时常会放弃自己该坚持的原则。同时,合作人也免不了会错过黑马项目,遇到的时候尚不引入注目,三五年后或许有爆发的可能。
“只有不断地打磨自己,你才能够匹配上足够优秀的创业者。他拥有穿透迷雾的创新力,能够看透两三年以后的愿景和未来。”
如何辨别一个项目是不是黑马项目?
创业者是项目成败与否的核心。黑马项目的重要因素在于优秀的创业团队,从这个维度而言,需要关注两个方面:
首先,你有没有可能找到这样的创业者?这种人往往不会轻易出现在投合作市场,你需要通过更多的渠道去发现他们;
第二,找到这样的创业者之后,你能不能与他“共情”?他对未来两三年的预判是不是真的深刻见骨?判断这个的前提是:在此之前,你是否做了足够充分的调查研究。
极度优秀的创业者通常具备足够的坚持精神,这样的人是需要你在大浪之中捧出来的,这是做早期合作最难的地方,要看你有没有足够的调查研究的功力。
梁宇认为:“只有不断地打磨自己,你才能够匹配上足够优秀的创业者。他拥有穿透迷雾的创新力,能够看透两三年以后的愿景和未来。”
如何降低合作中的失败率?懂用户更重要
做合作就是做判断,把所有资源投给我们判断后支持的人和团队,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价值。事实上,合作不是一个简单的交易,合作人不仅要懂团队、懂行业,还要懂用户。不管是TOC还是TOB的产品,都得懂用户,因为刚性需求皆来源于此。从金融的角度看,合作是把资源配置给有能力的人。CEO也是资源配置,把资源配置服务于一个商业目标群体,层层根基搭建起来的是需求。
在合作过程中,为了降低失败率,研究透一个行业是很重要的。在合作喜马拉雅的时候,我看中的便是创始人余建军能够看透该行业的本质的能力,喜马拉雅有很强的行业竞争力,拥有IP是他未来的核心竞争优势。
在创投圈中,流传了这样一句话:项目其实有两种,一种是“ToVC”的,另一种是“To用户”的。
所谓“ToVC”的项目,是指项目讲出来的商业逻辑、团队以及数字都是合作人喜欢的样子,合作人受骗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合作人自身事前没有做足功课。如何区分这个项目是“ToVC”的还是“To用户”的?合作人与创业者坐下来聊聊天就知道了。当然,聊天的时候,合作人要重点关注:公司的商业本质是什么?用户需求在哪里?创业者是否了解其用户?有没有打过两百个电话?有没有去散发过传单?……聊完这一系列问题,合作人完全可以判断出这个项目到底是“ToVC”还是“To用户”。
如果一位创始人、CEO不知道前线发生了什么,只依赖于中层干部提供的信息,那他做的决策很可能就是错的。从数据层面而言,时常出现的情况是数据造假,所以,如果数据出现突然上升,需要问清楚数据上升的逻辑:是加大市场投入?是宣传力度扩大?是开辟了新渠道?数据是否能持续上升?聊清楚其中的具体逻辑、搞明白运营的细节问题,基本可以明确判断出创业者是否在编造信息。
用真诚打动创业者,促成谈判
对于初入行的合作经理来说,可能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很多创业者并不喜欢与他们进行交流。由于段位上的区别,创业公司的CEO也更喜欢与合作总监及合作合伙人级别的合作人沟通,认为这样会更有效率。面对这种情况,初入行的合作经理事先做足功课与调查研究,再去和创始人沟通更能提高谈判效率。
梁宇谈到:“首先,在见创业者之前,认真读一读他或者他公司的文章,不管是PR文还是其他文字;第二,认真分析下市场上他有哪些竞争对手,不要指望BP,BP只是他做出来的沟通工具;第三,找机会与他的同行或公司员工吃饭聊天,提前做足功课。当跟创业者沟通的时候,拿出你看过的对方的资料,列一个清单,对方看你的眼光会不一样。创始人会被你的真诚打动,知道你做过功课,会认为你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这个行业聪明人很多,但是踏踏实实做事的人很少。”
合作圈,一个看起来光鲜刺激的行业,每天有无数有志青年满腔热血如潮水般涌来,同时也有很多人疲惫离去。放下手里的咖啡,梁宇说:“做合作,深度思考与独立思考,找到自己的位置,是极其重要的。你可能会犯错,会发现自己的短板。但是,只要在同一个领域,你花时间比别人多,思考比别人多,你把精力花在哪里,就一定会在那里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