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即使在路上倒下了,也比不在路上的感觉好太多,因为这样不会因为曾经放弃了心中的那份believe而感到后悔!
在IDG的一年,我既是合作人,也是创业者。IDG的合伙人周全评价我说,“楼军是我见过最二的合作人,认定的事情两头牛都拉不回来。”
我的成长故事
首先要说,其实我真的没想到,我今天会做互联网行业的合作。
我大学主修的是计算机工程专业,学的就是编程,一度对互联网有阴影,因为我的同学大多成了技术男,而那种生活我当年特别不喜欢,觉得很闷,一点也看不出哪里有意思。没想到现在自己也爱上了互联网。
2005年,我毕业回国进普华永道咨询部做合作咨询,刚进去时,没人带我上项目,大家好像觉得我是一个拖油瓶,什么都不懂。所以我就开始从0到1学习财务,每天从早上五点半到晚上十一点半雷打不动,那时候从没休息过一个节假日。
半年后,开始有同事带我上项目,当我突然能看懂这些报表的时候,觉察到自己一下子有感觉了,能看懂这个报表背后的故事是怎么样。
做了两年合作咨询之后,我又遇到了困惑:明明我的报告已经写明了这个企业有很多风险,但是合作人照样投;看上去没有什么风险的企业,合作人却没有投。
我每次都问合伙人:“为什么他们不投?我写的东西到底有用吗?”我想弄明白为什么合作人会投或者不投。于是,我开始想做一名合作人。
2011年,我入职阿里资源,这是阿里巴巴旗下专门负责财务合作的部门。在阿里时期,我一下子爱上了财务合作,还爱上了互联网——互联网背后的价值观是我很喜欢的。我就拼命学,在阿里把自己折腾得半死,后来主导了快的等一系列项目的合作。
后来,阿里集团决定把战略合作和财务合作部门合并,可是我只喜欢做财务合作。在我看来,财务合作实际上是乙方心态的合作,我在企业很小的时候投进去,为企业做服务,陪着企业成长起来,并且企业对这个社会有贡献和价值,这个过程中,有部分是因为我的眼光,这个是很有幸福感和成就感的。而战略合作是甲方心态,我投完你,你要为我做服务,我的业务缺什么你给我补。
一年前,我离开阿里巴巴,经过一番考虑,最终选择了IDG资源,任副总裁、电商组组长、杭州办公室负责人,目前炙手可热的移动互联网、消费升级、移动电商都是我每天冥思的内容。
用大格局去思考问题
刚加入IDG时,我觉得自己算是“带着光环”的,然而迎面而来的却是无情的打击。我第一次参加了内部的周会后,真觉得自己蛮肤浅的,对项目的理解真的只在皮毛上。
我还发现IDG的同事们比我聪明还勤奋。
毫不夸张的说,我进来时的优越感和光环,一个月下来完全就没了。因为此,我的工作量是原来在阿里的三四倍,在阿里的时候一年差不多看200个项目,但是在IDG,一年要看800个项目。同时,还要思考的更深入、更有高度。
IDG是一家研究导向的VC,不热衷追逐热点,但希望能通过各种思考,提前发现热点。这促使我从过去的主要凭直觉看项目,开始学着建立自己的合作逻辑体系和理论体系,悟出自己的方法论。
我开始明白格局观和大局观这件事。
我们在IDG内部分析事情的时候,总是强调要看格局、市场的演变。我和同事有时会用“大格局”的眼光探讨各种五花八门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媒体需要有一个报社,后来为什么会有自媒体出现呢?而且为什么大家都很喜欢做自媒体呢?为什么现在很多自媒体开始切流量,但是之后下一步会怎么演变?
自媒体的瓶颈在哪里?为什么自媒体永远小而美,为什么成不了平台?但是之后又会有平台?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什么意思?这些都是有很多底层的原因。我们内部会做很多这样的思考,并且鼓励每个人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见解。
楼军先生看起来很谦逊,如今他已成为了创投圈新锐合作人的代表之一。
创业者该如何调整自己
就这样我慢慢地成长起来,至今我已经做了11年的合作,也看了两万个创业者,感悟非常深的一点,其实,创业这条路是非常孤独、非常煎熬,而且也是一条九死一生的路。最后能够成功、在大家的视线里出现的其实是凤毛麟角。
在创业的过程中怎么调整自己呢?
我想到的第一个词,“坚持理想”。
坚持理想其实比你想象的要重要的多,因为,如果有一件事情是我真心热爱的,不论别人怎么评价,我们一定会坚持做这件事。为什么?举个例子,文化大革命时代,红卫兵认为他们做的事情是无比爱国的,从内心深处觉得这是正确的事情,但是我们在30年后再往回看文化大革命,发现这个事情有问题。
换到今天我们在做的这件事,我们做一个创业的方向,一定会有很多人说这个不对那个不对,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面对这个事情?
首先,我认为当代人是没有资格评价当代人的,这个也包括合作人自己。创业公司、或者一个创业者面对合作的时候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和质疑,只要初心喜欢就应该继续做下去,至于是对是错、正确与否,留给后人去决策。
第二个词,“理想跟商业价值结合”。
创业的事情要和市场、商业结合起来。首先,初衷是喜欢做这个事情,第二,这个事情一定要有商业价值。
不管通过什么样的路径,先做规模还是先做人气,还是一开始盈利,都一定要符合创业规律,才不会遇到资源断裂或产品服务根本没人用的情况。
人是会为了幸福感买单的,现在社会上所说的理想、情怀的确很重要,但这些理想和情怀一定要跟商业结合起来做。
第三个词,“悬崖心态”,这是我最近悟出来的。
人是在逆境中成长的,大家可以设想,如果一个人站在悬崖边,下面是大海,空中乌云密布。描述这样一个场景,大部分想到的是要掉下去了,所以要往会退两步,这也是跟大部分创业的人聊的时候他们的反应。还有一小部分人却是很有意思的反应,就是在这个悬崖上装一个橡皮筋,我要蹦极了。
面对同样一个悬崖,想到要掉下去而退缩和想到要蹦极而兴奋,这两个心态接下去的命运是不同的。这就是面对逆境的时候大家心态是怎么去面对的,是拥抱它还是逃避它。
我过年期间看了《武媚娘传奇》,武媚娘刚刚进宫的时候也是一个天真浪漫比较单纯的小女孩,底子很好,人聪明、仗义、很有大局观。这些底子决定了这个人的上升空间非常大,上限很高,如果我是一个合作人,同一批进宫的女孩里面我肯定投武媚娘,因为她的潜力最大。
但是你看,她一路成长下来,那些帮助她成长的,其实全部都是那些想害她的人。想害她的人会设计所谓的逆境,只要在逆境中闯出来了,就会打怪兽一样升级了。是那些想害她的人在帮助她成长,李世民做的事情就是保证她没有被害死。
所以看完武媚娘之后,我特别有感悟的一句话是,我们一定要感谢路上伤过我们和帮过我们的人,伤我们的人处心积虑的设计各种逆境帮助我们成长,帮我们的人、所谓的贵人,保证我们没有被这些逆境一下子就击倒。
面对逆境和悬崖的时候,拿出蹦极的心态去面对。再来一个逆境,就哈哈哈大笑三声,说,成长的机会又来了,多好。用这样的心态去面对创业这件事情,才会往上去发展。
在创业上,心态比做什么更重要,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
合作人也是孤独者
所以说创业本身真的是很不容易的,如逆水行舟、天人交战,如果这种情况下如果还能表现出好的本性,那真的是金子一般,令人敬佩。
而合作人也一样是孤独的,合作人都希望能够投出一个伟大的项目。
而往往,一个伟大的项目,在早期的时候做合作决策是很纠结的,因为没有市场参照物可比较,你也不知道这东西到底用户会不会喜欢,你甚至都无法描述清楚他做的到底是什么,就像马车时代根本说不出汽车是什么,因为那个时代就没有汽车一词。
我现在开始能理解为什么facebook在估值7亿那轮,合作过会的过程会吵翻天,甚至是掀桌子。因为决策者们只有两派,一派一分都不投,一派是下重注,没有中间的,而且两边说的都是对的。
因为这样的项目的结果要么是大成,要么是连渣都不剩,而后者结果的概率大得多,一眼望去全是风险。
我现在也开始感受到,那些投出伟大公司的早期合作人,当初在投的过程中,是顶着巨大的压力一路陪着创业者走过来的,而且一路上同时伴随着的是各种的质疑,怀疑,嘲笑,被骂傻X,甚至也出现过自我怀疑。这个煎熬的感觉会在过程中一直存在,几年甚至十几年。
那么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在过程中坚持下来的呢?我也不敢说我就知道,但是至少有这么几点一定客观存在:
第一、他们自己也不知道项目能变成什么,能做多大。如果有成功合作人告诉你他当初在投的时候已经想到了未来有多大,基本是骗人的马后炮,因为那个时候的创业者自己也不清楚未来能做多大,合作人怎么会知道?
第二、他们会有种believe,这个项目一定会是somethingbig,且这种believe像是信仰这么坚定,为了这个believe,愿意和认准的创业者兄弟们一起,去承受和承担后果,失败也不后悔。
第三、他们在一路煎熬和越来越孤独的过程中会成长得很快,思考越来越深度。看到现在浮躁的社会,到处是卖梦想,卖情怀,可能很少有人真正做好了心理准备,去面对、迎接、甚至是享受这份煎熬和孤独感,去找寻内心那份真正的believe。
我有时候会喝点小酒,然后陪创业的兄弟发一通感悟,有的时候我也觉得这可能真的是挺“二”的。
但我觉得这对创业者而言也是一种减压的渠道,因为创业者很多话不能和团队说,回到家里其实很多话也没法和家里人分享,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我能够陪他说说话,其实就是最好的合伙关系,最好的沟通。
如果你问我还坚持吗?
我想我还是会回答:即使在路上倒下了,也比不在路上的感觉好太多,因为这样不会因为曾经放弃了心中的那份believe而感到后悔!
而且,幸运的是,这条路上,我是和我认准了的同事,我认准了的创业者兄弟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