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津门老字号益德成闻药即将迎来其305周年厂庆。它能够历经300余年风雨而不倒,基于其一直坚持“主动开放、主动孵化,代际传承,永葆基业常青。就像蒲公英一样让种子随风散播,落地开花”的理念。2014年益德成闻药制作技艺获国务院第四批颁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益德成这愈久弥香的鼻烟世家,到底它的历史有多久,也许是由于它曾走过了的坎坷路,才迎来了益德成今天的荣誉。
家族传承伴随津门历史
天津在清代就是京畿要地,船帮文化非常有名。在天津成为北方经济、文化重要枢纽的一开始,益德成就伴随着这座城市一起开拓进取。在益德成家族传承史中,早在1710年,当时的天津仅仅还只有三条老街,“益德成闻药庄”就坐落于这三条老街中的估衣街东头锅店街1号。张氏家族由此店努力经营,历经256年的发展,在文革之前,已经成为了全国最大的鼻烟生产销售品牌,鼎盛时期一年销售鼻烟近40吨。天津也在这256年间由最初的三条老街变成了如今的“万国城”。当然,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天津益德成张家也经历了很多磨难。尤其是清朝末年,国家动乱,益德成的命运也一度飘摇。在八国联军入侵期间,益德成因为名气太大被其盯上。八国联军入店打砸抢烧,不仅抢走了珍贵的鼻烟壶艺术品,还将许多贵重的鼻烟散扬,益德成损失惨重。除了外国列强的强盗行径,当时混乱的时政也让国内的“绿林好汉”数次盯上益德成,他们甚至绑架益德成派遣外出的伙计寻求高额赎金。如此“树大招风”让益德成更加谨慎。同时也开始将部分贵重的鼻烟慢慢降低价格,走起“平价”路线,让更多人可以享用益德成鼻烟的同时,也完成“大隐隐于林”的家族政策。可以说,张氏益德成见证了整个天津的发展,也带动了中国鼻烟产业的发展。
六代传人再现鼻烟文化
“文革”初期,闻药被“四旧”停产。张氏家族连续经营的256年历史也就此停止。益德成至此传承五代而结束。“当时我在广州熏制新烟,突然接到家里电报,上写:文革开始,马上停止做烟。于是我立即关了厂房,将已经做好的四十箱鼻烟藏了起来。”——如今已经86岁的益德成闻药第五代传人张园麟每每想到此事都不胜唏嘘。“文革”,不仅让益德成销声匿迹,更让具有收藏和药用价值的鼻烟在国内近乎绝迹。但是,益德成是祖上几代人的心血,不能就此失传,张园麟仍在寻找机会。就在张老发愁祖上技艺难以为继的时候,从事医药行业多年的马卫东找到了张老,学习鼻烟技艺。为了让“益德成”鼻烟技艺流传下去,张老不仅把过去存的五六百斤鼻烟无偿赠送给马卫东,还将制作技艺一并传授给他。在张老的亲传下,马卫东完整地继承了“益德成”鼻烟的传统制作技艺,真正成为了益德成的第六代传人。在六代传人马卫东的不懈努力下,2005年益德成终于恢复生产。停产40年的益德成品牌再次悬挂在津门大地。马卫东不仅想要传承益德成的百年辉煌,更结合自己的医药行业经验,将重点放在开发鼻烟的药用价值上。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益德成开发出不失传统风味,又具有环保、医疗、健身等功能特点的纯中药鼻烟。2014年,益德成闻药制作技艺被纳入国务院颁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益德成也同时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借由中华五千年医药文化,益德成在为鼻烟洗去浮华的同时,也为自身发展开辟出新的篇章。
神奇闻药“烟非烟”
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就曾记载,鼻烟“通关窍、治惊风、名目、定头痛,辟疫尤验,可为药用”。所以鼻烟自古以来就有提神治病的作用。益德成鼻烟取花香、药香、烟香的味道,通过鼻腔吸闻,达到提神、醒脑、开窍、清心、避疫的作用,制作工艺极其考究、复杂,是在研磨极细的优质烟草中,掺入麝香等名贵药材,用鲜花九次熏制后密封陈化所得,仅一套采花熏烟的周期就要耗时半年。熏好的烟要放在陶罐中储存,放置四年以上才可以上市销售,出售前还需再用鲜茉莉花熏制一次提香,这样才能使鼻烟品质进一步升华,保持类似香水的前中后调,前有香气,后有余香。益德成的产品为百年传下的老方,有茉莉香、薄荷馨、麝香醇、老烟坯、本草馨等多种类型,“肺通百脉,开窍以鼻”,这些、鼻烟由十几味纯中药制成,散发的芳香之气可以提神醒脑,减轻感冒、鼻炎、头晕、头胀等症状,并对开车、熬夜造成的疲劳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虽被称为“烟”,但鼻烟却不用点燃,相比卷烟,具有无烟、不伤害身体健康的特点,可作为长期吸烟者在飞机、火车等禁烟区缓解烟瘾之用,并且有利于帮助其戒烟。
传统文化再现生机
随着国家大力提倡传统文化建设,以及国人高涨的传统文化回归热潮,重新开张的益德成又开始展现新的生机。已经走过305年风风雨雨,益德成想要恢复的不仅仅是鼻烟本身,还有在我国长达四百余年的鼻烟文化传承。六代传人马卫东认为,益德成本身的鼻烟文化结合中药千年的历史和衍生出的鼻烟壶文化,不仅涵盖医学、美学、收藏学,更有中国人传统文化、精神的影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一嗅间,三百年的兴衰和荣辱都浮上心头,但随之而来的心旷神怡,正是益德成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