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的过程中的第一步就是计划管理,而企业管理混乱的情况经常会出现,究其根源就是因为计划不清或者是没有计划,今天我们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企业管理之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三阶段:
计划管理按其特性定位,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事前、事中、事后”管理。“事前”管理:主要是对“计划”的审核。企业依据各项基础性条件,编制各项、各类企业经营活动计划书,对计划书的可行性、可靠性形成审核体系,保证审核效果,从而确保计划的可行、可靠。审核体系包括:数据统计、数据的无量纲化分析、历史对比(纵向)和行业对比(横向)、建议性结论这四个基本环节。审核体系中,数据的无量纲化分析是关键环节,它能将不同类型的企业数据转换后实现同口径比较,数据统计环节是基础,纵、横向对比是手段,结论是目的。“事前”管理中的审核体系目前企业并未全面、有效地掌握和运用,公司实施对这些环节的有效控制,能确保计划的可行和可靠,并为计划的“事中”管理提供操作平台。
“事中”管理:主要是对“计划”执行体系工作效率的管理。对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偏差,首先要做到超前预测,其次是做到措施有效,对执行效果的跟踪是 “事中”管理的主要工作,从而确保计划执行的效率。“事中”管理的责任主体是企业自身,监察、审计部门的“事中”管理主要是对计划执行质量的控制。
“事后”管理:主要是对“计划”实施完毕后的绩效考核、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汇编材料、归档备案。是“事后”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计划管理的一般方法:
计划管理的对象是各类单项计划、综合性计划、年度计划和周计划等,无论何种计划都具备“执行期”这一共同点,只是“执行期”长短的不同。因此,计划管理必须遵循体系化原则,即对“计划”的全过程管理实施体系化控制,按照计划类别、项目和具体工作内容,分门别类地实施“三阶段管理和图表化管理”。
计划管理中,计划的编制是基础,是手段,执行是保障,考评是结论。企业要想不断提高经营效益和效率,首先要确保计划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而计划管理审核体系中的四个基本环节的工作质量不断提升,又是确保计划管理水平提升的基础条件。因此,提高计划编制的科学性、计划审核的独立性、计划执行的有效性和计划考评的公正、合理性,是公司目前面临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制定计划包括五个关键点:任务名称准确、目标清晰可量化、工作责任到人、完成时间到天、措施具体得力。五个关键点对提高员工制订计划的水平和速度大有帮助。
一、任务名称准确
任务名称准确的具体要求是让责任人知道要做什么,任务名称必须依据全周期工作计划与年度工作计划,对任务指标进行逐项分解落实。任务名称一定是“动词+名词”,如确定某项工程招标、完成主体结构封顶等。
二、目标清晰可量化
任务目标就是工作要达到的程度和取得的结果。达成目标要尽可能量化,要么“看得见”、要么“数得出”。如“市场开拓”要达成目标可以是“确定三家目标客户”,还可以是“完成市场调研分析报告”。前者表述属于“数得出”,后者表述属于“看得见”。
三、工作责任到人
责任到人就是明确事情具体由谁做。责任人可以是制定计划者本人,也可以是制定者下属。同时,配合部门或配合人也不可忽视。在计划中明确配合部门或配合人,就可以让“他们”事先知晓配合要求或支持内容,方便先做准备或事先留出时间,这样工作才能够有条不紊执行。
四、完成时间到天
时间到天有两个涵义:一是要多少天完成,二是完成截止时间是哪一天。同一阶段有多项工作任务,还得考虑轻重缓急,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就可以派上用场。完成计划时限一定要留有余地。实际完成时间则尽量往前赶,这样才能掌握工作主动权。
五、措施具体得力
措施是体现任务如何开展。工作任务能否完成,措施很重要。措施具体说明责任人知道事情应该怎么做,关键节点清楚说明员工心中有数。措施具体,工作就能有条不紊;措施得力,工作就能高效快捷。
关于“企业管理之计划管理”的全部介绍就到这里了,计划到位事半功倍,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企业都是这样。当然,有效的计划是根据目标设定的,而异想天开的计划,可能只会浪费资源,所以计划也要根据事实把握原则。
注:系本文编辑转载,来自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融界立场。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