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很多人都前赴后继地加入了创业大军,大学生、职场人、无业者都加入到这个大潮中,微商、网店林立。似乎创业就意味着财务自由、独立自主、自己当老板,但是创业真的那么简单吗?到底自己适不适合创业呢?创业真的是职场上最好的退路吗?
如果你只是觉得打工受委屈太多而想去创业,还是早点放弃吧,马云曾说过:企业家的内心都是被委屈撑大的,一个人做创业要承受的委屈,要比打工时承受的多很多。也许我们应该先想想自己是不是创业的“特殊材料”,而后再决定是否要离开当前的岗位。
1、想做企业,先来看看市场背景
整体来看,企业生命周期变短。1999年,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他有一个愿望,就是让阿里活102年,穿越三个世纪。有一半人认为这个愿望能实现,另一半人则判断非常困难、有挑战。
为什么觉得能实现?阿里能成为102年的企业,是在于马云这个人。因为他在发展很好的时候,非常在乎教育,对职员的发展有着长远的眼光。而且他在企业非常小的时候愿意引进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在他创新型精神的带领下阿里能活到102年。
然而做管理的人对这种事情都很乐观,做合作的人对这种事情都很悲观。
合作方的人认为102是不可能的,因为合作方看到的都是更多新的技术,新的技术机会出现的时候,对原有行业的大公司是把双刃剑。企业规模大了,能不能穿越多个技术周期就变成了一个很大的挑战。同时,合作方的另外一个想法是,这波技术浪潮里可能有更多的创业者出来挑战大公司。合作方的人也相对更愿意扶持创业者,这样合作的机会更大。
与此同时,企业成为独角兽的时间好像越来越短了。原来一个企业要成长为独角兽,可能需要10年、20年。而现在,在资本的加持下,成为独角兽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很现实的一个例子,IBM用了27年成就了龙头企业,而蚂蚁金服却只用了10个月。这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本的力量。但有些门槛是时间铸造的,真的不能急。一个企业,它现在跑的很快,但是这个过程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可能会导致公司提早死亡。
2、理性判断自己是否适合
在看到了市场的高风险前提下,我们能否走上创业这条路,还需要对自己和方向有着理性的判断。
首先,不能仅凭对现在工作的倦怠就选择去创业,必须理性地思考是厌倦了现在的工作还是自己真的不适合打工,或是说渴望自由,你可以通过自省或与其他创业者交流的方式,了解自己对当下工作倦怠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另外,在决定要创业之前,一定要想清自己之前工作积累的资源。创业并非是抛开原有的一切工作,而是一个累积资源变现的过程,过去的经验也好,人脉也好,都将是你未来路上的助力。总而言之,创业不应该是被迫离开的状态,而应是主动聚拢变现的过程。
同时,你还需先明白自己能做什么,在衡量自己是否适合创业时,有五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思考力:你得想明白创业这件事,想的比任何人都透彻;
行动力:你得设法把想法变成原型,把原型变成产品;
抗压力:面对巨大的压力,而且无处诉说,鼓励员工更需要鼓舞自己,在极度孤独、自我怀疑中仍要相信自己;
心力:不能瞻前顾后,不能怕这怕那,不能服软,不能认输,不能拖泥带水;
时机:需要把握合适的时机,市场没起来,你就会从先驱变成先烈;势头过去了,你就会从参与变成参观。
3、如果真的适合,那就去落地
如果一切都已清晰,下一步就要找准方向,不能过度追逐热点,最好从自身出发,在这个过程中要换位思考,以消费者的角度看待问题,解决刚需才容易站稳脚跟。之前梳理自己的人脉和资源,这个时候就可以用于寻找自己行业中的对手和朋友,了解对手、向对手学习,找朋友取经、建立联系,进而打通与客户沟通的渠道。
在创业之中,如果孤军奋战,不免孤独寂寞,找一个合伙人分担资金和心理上的压力会更好,但需要以寻找终身伴侣的态度去寻找合适的合伙人。要警惕职业创业者,也远离“搭伙过日子”的状态。在家庭中做好沟通,不用给太多的建议,只是陪伴就好。
人事解决了,就要解决钱的事情,自己有钱当然好,但难免捉襟见肘;用熟人的钱快速,但压力很大;所以还是合作人最好,虽然难度较大,只要不怕被拒绝,坚信100-10-1的原则,终会拿到好的合作资金。
注:系本文编辑转载,来自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融界立场。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