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如果你打开麦考林网站,会看到现在网页上展示的主要是护肤品和健康食品等,但也有收纳用品和餐具等。其实,真正决定麦考林转型之命运的还是他们自身能否完成自我蜕变。
最近,市场都在讨论中概股与壳之间的事。这时,许多合作者吐槽:许多私有化退市的中概股企业业绩不好要价却很高,A股也不一定能装下这么多“筹码”……
的确,有时候退市的背后也有别种滋味。
很多很多年前,抢在京东、当当等B2C电商之前上市的中国“B2C电商第一股”麦考林曾经风光无限。
创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麦考林,曾经有无数的光环,是中国第一家获得政府批准的从事邮购业务的三资企业,主要经营服装、首饰、家居用品、健康用品等多种商品,通过邮购目录、网站、门店等多渠道销售方式,迅速成为最受中国女性消费者欢迎的购物公司。2010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电子商务B2C上市第一股。
上市首日,麦考林股价大涨56.9%,最高曾触及17.17美元。不过,受行业竞争加剧、公司业绩下滑等因素影响,麦考林股价一路走低。到了2012年,麦考林的股价长期徘徊在1美元以下,最低股价曾达到0.46美元,并且面临着退市风险。
与其股价相对应,麦考林业绩并无亮点。上市后,麦考林每年的净营收均以30%至50%的速度急速萎缩,净利则持续亏损。这与招股书显示其上市前三个财年的净利润分别达411.2万美元、355.2万美元、721.2万美元形成了强烈对比。坏消息还不止这些:包装上市、数据作假,麦考林也被推上风口浪尖。过度包装之下,让一些合作者看到了麦考林财务数字的漏洞,麦考林在上市没多久就遭遇海外集体诉讼。
上市前后业绩大翻脸,股价从17美元掉到几毛钱,看着都让人心疼。随着电商概念的火热,大量资源进驻,导致整个电商行业陷入一种疯狂烧钱,以牺牲利润来争取市场规模的方式圈地。价格战、广告战等使得电商利润单薄,麦考林的电商份额正逐渐缩小。与后起之秀京东相比,已经很少人会提及在麦考林上购物。
2014年由三胞集团旗下商圈网斥资约3900万美元现金,收购约63.7%的麦考林已发行流通股。三胞集团入主后,对麦考林进行业务整合转型,对麦考林处在亏损的零售服饰业务进行了剥离,向保健品美妆行业转型。2015年,麦考林股价长期徘徊在3美元附近,在此情况下,三胞集团决定对麦考林进行私有化,并于2015年7月向公司董事会发出了初步非约束性收购要约。
最近,这个快被遗忘的“电商”麦考林却完成私有化,正式从纳斯达克退市。如果没有退市这个消息,恐怕市场也早已忘记了它。
现在,如果你打开麦考林网站,会看到网页上展示的主要是护肤品和健康食品等,但也有收纳用品和餐具等。其实,真正决定麦考林转型之命运的还是他们自身能否完成自我蜕变。
回到昨天《中概股回归脚步放慢,背后的PE怎么办?》,里面提到中概股私有化风起云涌,PE机构一直是幕后重要推手。一旦中概股回归脚步放慢,PE机构会不会另辟蹊径?
其实,早在2014年,新浪宣布将和中国动向一起战略入股麦考林,收购红杉资源所持麦考林约29%的股份。麦考林的控股股东红杉资源通过出售29%股份获得1.0071亿美元的收入,而2008年红杉资源是以8000万美元获得麦考林的绝对控股权,仅通过此次出售红杉已获利超过2000万美元。即使从股价看,麦考林变得如此不堪,但红杉资源适时退出依旧能赚一笔。
如果中概股回归脚步放慢,这些背后的PE机构会不会也找准某个时点提前“退出”?